人生随笔

1. 论管理

其身正, 不令而行, 其身不正, 虽令不从.

2. 论批评

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,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。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,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。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,赞扬不够卖力将会是一种罪行。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,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。

3. 论技术制度文化

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:技术、制度和文化。小到一个人,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,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,弱势文化造就弱者,这是规律,也可以理解为天道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,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,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。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”秘笈”,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、易懂、易用,反而成了流行品种。

其实,强势文化讲的是创新,弱势文化则为依赖。

企业管理和经营从五个层面进行管理:道、法、术、器、势。正所谓:道以明向,法以立本,术以立策,器以立事,势以立人。

道:即为价值观,人生观就是最高的价值观,道存在宇宙之中,万事万物皆有生命,宇宙是一个最高智慧的生命体。价值观决定行为方式,正所谓:道不同不相为谋。

法:行为方式。实现价值观的战略,方法,思路。

术:实现价值观的具体技术能力和手段。

器:能够快速解决问题,将问题简单化,提高效率的工具。

势:做事情时候的形势,把握时代脉搏,结合天时地利,顺势而为。虽然,势是排在最后,但不是不重要的,势的改变会导致整个价值观的改变。例如,随着时代的改变,会有不同行业的崛起与衰落

3.1. 对企业而言

  1. [道] 我们企业的价值观到底是怎么样的? 真的是按照这个价值观在运作吗? 方向在哪里?
  2. [法] 我们去实现企业的价值观 具体的实施方案是怎么样的 实施步骤是怎么样的 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论?
  3. [术] 我们的技术能力优势与劣势又在哪里?
  4. [器] 我们用什么办法 提升工作效率 简化技术复杂度 降低熵值?
  5. [势] 市场的未来趋势是怎么样的 我们需要改变什么?

3.2. 对个人而言

  1. [道] 事物的本质 自创体系的能力
  2. [法] 方法论 抽象问题的能力
  3. [术] 框架 技能组 实现对应的需求的能力
  4. [器] 工具链 文凭 算法 发现问题的能力
  5. [势] 机遇

3.3. 对游戏项目而言

  1. [道] 好玩
  2. [法] 如何好玩
  3. [术] 核心玩法
  4. [器] 辅助系统
  5. [势] 用户人群定位

3.4. 案例,集合西游记分析

4. 论道

天有天之道,天之道在于始万物;地有地之道,地之道在于生万物;人有人之道,人之道在于成万物.

天之道,利而不害; 地之道,成而不居;人之道,为而不争.

以天之道做事, 以地之道处世,以人之道律心.

天之道是一种行事原则与规律。混沌初开,乾坤空净。日月星辰,轮回交替。无人约束而秩序井然,各行其道.

地之道是一种无穷耐力与隐忍。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。花草树木,鸟兽鱼虫。无人催促而繁衍不止,生生不息.

人之道是一种恒久蓄藏与坚持。发扬长处,弥补不足。刻刻努力,时时自省。无人懈怠而从不放弃,永不衰竭.

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,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.

未曾清贫难成人, 不经打击永天真.

经得起多大的诋毁, 就受得起多大的赞美.

台上十分钟, 台下十年功.

5. 论缘起缘灭

因果不可改, 智慧不可赐, 真法不可说, 无缘不可渡.

6. 熵

生物体的本质是一种低熵结构,为了维持低熵,需要不停摄入低熵,并排出高熵。

任何高熵的东西都被生物体讨厌比如:噪音、粪便、废墟、污垢、疾病、丑陋、混乱…

而任何低熵的东西都被生物体喜欢比如:音乐、食物、风景、油画、健康、美丽、有序…

死亡是生物体熵最高的一种模式,为了维持低熵远离死亡,生物体本能的喜欢低熵而讨厌高熵。

这就是我们喜欢帅哥美女的本源驱动力,美丽的生物熵更低,DNA更有序。

7. 言语以为阶

君不密, 则失臣, 臣不密, 则失身, 几事不密则成害.

原文: 子曰:乱之所生也,则言语以为阶。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,机事不密则害成。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 译文: 君主说话不周密就会失去臣下,臣子说话不周密就会失去生命,细微小事不周密就会令祸患形成。

8. 辩论

  1. 真理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
  2. 唯有变是不变的
  3. 唯有变是不变的 还变不变?
  4. 吵架的本质是立场问题.
  5. 辩论的本质是视野问题.

9. 吾将上下而求索

悟 悟道休言天命, 修行勿取真经。 一悲一喜一枯荣, 哪个前生注定?

袈裟本无清净, 红尘不染性空。 幽幽古刹千年钟, 都是痴人说梦。

所谓真经,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. 可悟不可修. 修为成佛,在求. 悟为明性,在知. 修行以行制性,悟道以性施行, 觉者由心生律,修者以律制心. 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,住因住果,住念住心,如是生灭. 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,无欲无不欲,无戒无不戒,如是涅槃.

佛乃觉性,非人,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。 人相可坏,觉性无生无灭,即觉即显,即障即尘蔽,无障不显,了障涅碦。 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,圆满即止,即非无量。若佛有量,即非阿弥陀佛。 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,无圆无不圆,无满无不满,亦无是名究竟圆满。

佛教以次第而分,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,道法如来不可思议,即非文化。 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,善恶本有人相、我相、众生相,即是文化。 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、以幻制幻的善巧,虽不灭败坏下流,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。

10. 追求真理之路 其漫漫而修远

往往看透事物本质之后, 会产生莫大的兴奋感. 当你发现社交系统 只不过是报团取暖的小圈子. 当你意识到一切友谊的背后 都不过是不同价值组合的复合交互. 当你意识萨特说的: 他人即地狱 代表什么. 洞察事物的本质需要莫大的勇气. 他会重新构建 你追求感官幸福 与社交优越感的底层动机. 正如尼采那句: 你凝视着深渊 深渊也在凝视着你. 既有价值观体系的崩溃 则需要更加深邃的本质 去支撑起活着的意义. 而思维的边界 无法触及因果逻辑的本质. 所以诸行无常. 信仰, 愿景 任何被人为构建的价值导向 都不可能束缚我们的思想. 所以诸法无常. 求真的境界一旦被延伸进深渊. 虚妄的人生意义就会重构构建. 所谓涅槃寂空. 三法印 是认知的 自然结果. 当你拥有了探求真理的能力. 还可以保持一颗赤子之心. 就不会在纷繁的世界感到迷茫.